逐“绿”前行!广州增城:绿笔绘就生态美,协力共谱发展篇

新闻焦点 2025-09-15 01:44:45 549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灿 通讯员 陈惠瑜

图/通讯员提供

6月6日,绿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增城区获悉,逐前州增展篇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行广捷报频传网该区统筹推进绿色转型、城绿污染防治、笔绘环境监管等各项工作,生态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优、美协绿色发展动能加速释放,力共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

引入金融活水,逐前州增展篇赋能美丽城市建设

作为广州东部生态屏障和绿色发展增长极,行广近年来,城绿增城以美丽城市建设为抓手,笔绘创新构建“政府搭台、生态金融赋能、美协企业运作”三方协同机制,捷报频传网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开辟新路径。今年4月29日,增城推进美丽城市建设项目投融资合作签约活动在初溪休闲公园举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下简称“环‘两山’”)增城项目、石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美丽单元两大项目成功签约,获融资授信超6亿元,标志着增城生态资源资本化运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环“两山”聚焦正果镇、朱村街、派潭镇、小楼镇等镇街的生态发展,通过“生态+文旅+产业”融合模式,重点推进派潭高滩温泉康养、增江画廊生态文旅片区建设,打造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和城乡融合示范带。石滩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则以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为核心,推动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与“丝苗米+荔枝+迟菜心”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激活乡村振兴绿色动能。

近年来,增城紧抓环“两山”、广州东部中心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支持作用,谋划一批美丽城市建设项目,涵盖水环境治理、绿美景观提升、乡村振兴等领域。两大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增城破解生态建设资金瓶颈提供实践样本,更通过绿色金融赋能,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勾勒出“山清水秀、产城融合”的美丽画卷。

建立赔偿机制,破解生态治理难题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的关键一招。今年3月,增城首个生态损害赔偿异地修复点植树活动在增江街启动,标志着“损害简易鉴定评估—替代修复—异地补偿”全链条机制正式落地。活动现场,补植林木3万株,清退污染源8处,实现生态修复与责任追究“双轨并行”。

该修复点选址增江河东岸初溪大桥至鹤之洲湿地公园段,规划面积250亩,通过补植复绿、水源涵养工程建设,形成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景观提升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增城区创新建立“政府监管+企业担责+司法保障”协同机制,将生态损害赔偿与“绿美广州”建设有机结合。目前,已有7家涉事主体通过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技术服务合同》,将损害价值量化为补植复绿投入。

这种补植复绿模式,既让无法原地修复的涉事主体履行生态责任,又为全域生态治理注入社会力量,实现从“个案追偿”到“全域共治”的跨越。

锻造环保铁军,提升监管服务效能

在生态环境保护一线,增城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连续三年斩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县级表现突出集体称号,成为守护增城绿水青山的“环保铁军”。2022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增城分局以制度建设为根基、以科技赋能为突破、以党建引领为保障,构建起“规范执法、智慧监管、服务型执法”三位一体的执法体系。

制度建设上,该局印发内部行政执法工作规范,从立案到决定全流程细化22项标准,建立案件复盘、执法之星评选等长效机制,每两周开展执法业务培训、每季度组织业务测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科技赋能方面,依托“增城区污染源监管服务”App构建“巡查—宣导—帮扶—执法”闭环模式,自动生成问题整改清单,实现监管对象底册动态更新和“分局+镇街”数据共享,大幅提升监管精准度。

专项行动中,该局聚焦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固危废违法等领域开展系列整治,同时坚持“严管+帮扶”并重,对环评手续办理不熟悉的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举办验收帮扶培训会议,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执法观察期或处罚减免,实现监管力度与温度的平衡。

在党建引领下,通过派发廉政勤政监督卡、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等活动,打造“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执法铁军。2022年以来,9人次在国家和省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行动中获评“表现突出个人”。

全民参与环保,共建共治共享

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参与是基础。在今年“世界环境日”期间,增城围绕“美丽中国我先行”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推动生态理念从“入脑”向“入心”深化。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举办主题绘画与摄影比赛、守护母亲河公益活动等,营造“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增城生态环境部门积极贯彻“综合查一次”、实施入企检查审批和“亮证”“亮码”等规定,考虑到部分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近期通过发放致全区企事业单位的一封公开信,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引导企事业单位对照开展自查自纠,对污染防治和环境安全隐患加强排查整治,自觉消除各类环境问题和风险。这一举措既探索了执法与服务相统一的模式,又实现了守底线与促发展相结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此外,增城区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程序,科学调整7个水源保护区范围,在保障饮水安全的同时释放发展空间,让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


本文地址:http://hainan.fzdingsheng.net/html/367a63398999.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陕西西咸新区:串珠成链,文旅带育新机、聚人气

首波战报出炉!五一百联旗下多家商业体销售客流双增长

供应链金融场景新突破 浦发银行落地电费银票直通车业务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践行“征信为民”理念,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光明时评】以科技守护城市更新里的烟火气

友情链接